我們都說職棒20年是中職史上的宇宙超級打擊年,
而在打擊年中,我們對投手「絕對成績」(局數、ERA等)的要求標準也要調整,
在把不同年份不同聯盟狀況的效應給除去後,對投手做出客觀的評價。
投手的分類及評價,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那個投手到底是不是ACE,是第幾號投手?
想要知道某位投手是該被歸類為第幾號的投手,就要先找出區分標準,
那麼,在職20年,中職聯盟中1-5號SP的標準到底是怎樣的情況呢?
還記得我之前做過的一個整理:e數據(28)-先發投手的歸類(Part II)嗎?
以下就用同樣的原理,以最直觀的平均先發局數及平均先發ERA來計算囉…
詳細的各隊先發過的投手列表及計算過程就不列了,直接公佈結果:
平均先發局數 | 平均先發ERA | ERA+ | |
#1 / #2 | 5.80 | 3.628 | 126 |
#2 / #3 | 5.52 | 4.581 | 104 |
#3 / #4 | 5.16 | 5.109 | 90 |
#4 / #5 | 4.79 | 6.247 | 73 |
註:職20年聯盟投手平均ERA是4.581 |
簡單的說,如果有一個投手平均每次先發局數超過5.80,先發ERA低於3.628,那麼他就是1號SP;
而如果某位投手平均先發局數低於4.79局,ERA又高於6.247,那他就是5號SP。
OK,我已經想到你會想知道去年職20年聯盟中,
到底有哪些投手在局數及ERA這二個項目,都符合了1號SP的標準?
球隊 | 投手 | 平均先發局數 | 平均先發ERA | ERA+ |
興農 | 馬提茲 | 5.83 | 3.086 | 148 |
統一 | 雷鵬 | 6.48 | 2.779 | 165 |
海克曼 | 5.93 | 3.037 | 151 | |
潘威倫 | 6.08 | 3.209 | 143 | |
兄弟 | 廖于誠 | 5.94 | 3.306 | 139 |
LN | 雷克斯 | 6.13 | 3.446 | 133 |
好吧,或許去年劉志昇找來的洋投沒有那麼爛,只是徐生明的錯誤選擇害了他XD
另外,去年總冠軍中,統一等於是用了3個聯盟中的1號SP去打,贏,真的只能說是剛好而已…
對興農牛隊來說,去年隊上「實際」上的1號SP:正田樹跟林克謙(分別先發了25及24次),
其實跟前年的林其緯一樣,都只是聯盟中的2號SP。
而余文彬在局數及ERA都非常接近2號SP了;林英傑則比余文彬還要後面,
至於陽建福,則依然只是聯盟中的4號SP。
對了,如果你忘記了,職棒19年聯盟的1號SP標準是:局數:6.11局、ERA:3.116、ERA+:131
職20的標準非常明顯比起職19來說,又降低了很多,果然是中職史上的宇宙超級打擊年。
另外提供2個順便一起做出來的數據整理:
各隊團隊先發投手戰力比較:
平均先發局數 | 平均先發ERA | ERA+ | |
興農 | 5.32 | 4.578 | 100 |
統一 | 5.34 | 4.591 | 100 |
兄弟 | 5.18 | 5.397 | 85 |
LN | 5.37 | 4.651 | 98 |
各隊團隊中繼後援投手戰力比較:
負擔局數 | 平均先發ERA | ERA+ | |
興農 | 420.67 | 4.621 | 99 |
統一 | 417.67 | 4.619 | 99 |
兄弟 | 438.66 | 4.411 | 104 |
LN | 417.67 | 3.340 | 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