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這個順序沒有任何意義,純粹只是本季打席數從多到少的排序(其實也沒人想知道)
1-揮擊型態
高國麟 | 陳品捷 | 申皓瑋 | 范國宸 | 聯盟平均 | |
打席數 | 312 | 265 | 96 | 43 | |
每打席用球數 | 3.90 | 3.97 | 3.96 | 3.49 | 3.81 |
BB% | 9.5% | 10.0% | 0.0% | 9.5% | 8.7% |
K% | 18.3% | 10.8% | 44.7% | 14.3% | 18.6% |
揮空/站著看 | 47/9 | 17/11 | 26/16 | 5/1 |
2-選球與Contact狀況
高國麟 | 陳品捷 | 申皓瑋 | 范國宸 | MLB平均 | |
壞球區出棒率 | 22% | 18% | 30% | 24% | 30% |
好球帶內出棒率 | 64% | 59% | 67% | 57% | 65% |
總出棒率 | 43% | 39% | 52% | 41% | 46% |
壞球區擊中率 | 46% | 64% | 35% | 50% | 66% |
好球帶內擊中率 | 91% | 95% | 73% | 98% | 87% |
總擊中率 | 79% | 88% | 64% | 84% | 80% |
1&2小結論:
從壞球區出棒率,就很清楚的看得出打擊型態及經驗上的差距:
打擊型態上明顯的屬於耐心選球型的陳品捷無論是從選球力還是職棒經驗上,
都優於高國麟(2年資歷)、再來是大學畢業比較成熟的新人范國宸、最後才是19歲的高中畢業生申皓瑋;
而從壞球區擊中率(及好球帶內擊中率)則就是與K%呈現出同步的情形。
因此,申皓瑋這第一年最大的問題,除了容易被壞球引誘、無法打到壞球外,
可能更大的問題是他連好球帶內的球都無法有效擊中(才73%,contact不算很好的高國麟都有91%了),
而如果只看這些進階數據,搞不好有不少人會根本的去質疑申皓瑋是否真的具有頂級新秀的資格,
但我們如果實際看比賽,在有限的打席數中又很清楚的能夠看出他的的揮棒速度及手眼協調又並不是像林宗男或于孟馗那種很差勁的等級,
綜合數據及比賽狀況,他的現象就是「完全被一軍等級投手的節奏玩弄」,
在經驗不足還被一軍投捕手的配球帶著走的情況下,導致他的出棒timing及節奏都找不到而頻頻揮空。
這情形說真的跟我之前提過的白襪的Yoan Moncada真的很像,
而解決之道無他,也就是跟白襪一樣,持續讓他穩定先發上場吃PA。
3-擊球類型
高國麟 | 陳品捷 | 申皓瑋 | 范國宸 | |
GB% | 42% | 43% | 40% | 53% |
LD% | 24% | 24% | 19% | 22% |
FB% | 34% | 33% | 40% | 25% |
BABIP | .325 | .348 | .385 | .467 |
林益全生涯前4年的LD%其實只有16%(張泰山、謝佳賢的生涯則只有14%)
因此,這4個人的LD%可以說是非常理想。
至於幸運程度的話,MLB有個簡化的公式,是BABIP = LD%+0.13
而過往以林益全、張泰山及謝佳賢為例的話,他們的BABIP約是LD%+0.18
因此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看出,
范國宸今年的小樣本是處在非常幸運的狀態,明年的打擊率必定會下修,
而高國麟、陳品捷不僅有很大機會維持今年的打擊率,甚至有機會再上修。
至於有最高FB%但卻沒有半支全壘打的申皓瑋(FB是安打機率最低的擊球類型),
只要持續強化身體,把他今年不少牆前的飛球變成全壘打,對打擊率的提升會有很大幫助。
4- 擊球強度
高國麟 | 陳品捷 | 申皓瑋 | 范國宸 | |
Hard% | 46% | 33% | 48% | 47% |
Medium% | 39% | 42% | 40% | 38% |
Soft% | 15% | 25% | 12% | 16% |
W% | 24% | 11% | 29% | 13% |
註:W%是指「警戒區+全壘打」佔總外野飛球的比例
高國麟與申皓瑋二位,請繼續努力強化身體。
至於Hard、Medium及Soft請看看就好,
因為中職沒有擊球初速的測量,那是在逐球逐球看了後我自己判斷的,誤差肯定不小。
5-擊球落點分布
高國麟R | 陳品捷L | 申皓瑋R | 范國宸R | |
左 | 17% | 8% | 13% | 9% |
左中 | 33% | 18% | 19% | 34% |
中 | 28% | 26% | 32% | 19% |
右中 | 15% | 28% | 15% | 31% |
右 | 6% | 20% | 21% | 6% |
高國麟屬於拉回型的不意外,只是一般來說會被歸類為全面型的陳品捷則有點意外的也是,
而申皓瑋及范國宸則是非常全面。
6-球種打擊成績
高國麟 | 陳品捷 | 申皓瑋 | 范國宸 | |
速球 | .336/.483 | .363/.541 | .216/.275 | .360/.520 |
滑球 | .190/.357 | .308/.571 | .190/.238 | .429/.429 |
曲球 | .313/.563 | .273/.273 | .000/.000 | .333/.333 |
變速球 | .222/.722 | .296/.481 | .250/.333 | .667/1.667 |
指叉球 | .308/.692 | .100/.100 | .400/.600 | 1.000/1.000 |
其實還可以再細分對左、右投,不過這篇幅會太大,所以就先放這些就好。
至於球種判斷,除了轉播鏡頭帶到投手握球外,
還可以從球速及球路軌跡以及投手會的球路去判斷,
雖說不敢說百分百正確,但我想應該不會差距太大。
7-洋投與土投 (BA/SLG)
高國麟 | 陳品捷 | 申皓瑋 | 范國宸 | |
洋投 | .260/.452 | .324/.471 | .250/.313 | .500/.600 |
土投 | .294/.488 | .331/.538 | .197/.262 | .379/.586 |
范國宸還沒對到史博威跟賽格威過XD
8-對方投手來球分布與Hotzone
8-1 高國麟
9%
.526/.842 |
6%
.217/.348 |
11%
.130/.174 |
右打區 |
12%
.395/.651 |
7%
.417/.944 |
4%
.333/.410 |
|
20%
.102/.163 |
10%
.258/.484 |
9%
.111/.111 |
就是一個典型的右手強力拉回型打者XD
8-2 陳品捷
陳品捷 | 4%
.200/.500 |
5%
.450/.850 |
15%
.457/.600 |
7%
.368/.737 |
8%
.462/.769 |
19%
.311/.378 |
|
10%
.100/.100 |
8%
.250/.500 |
23%
.132/.132 |
很會打高球。
8-3 申皓瑋
11%
.143/.286 |
10%
.100/.100 |
9%
.125/.125 |
右打區 |
15%
.125/.125 |
8%
.444/.667 |
10%
.444/.778 |
|
20%
.125/.125 |
8%
.167/.167 |
10%
.364/.364 |
對手看他年輕好騙,丟了超多高的壞球給他,但他也就是一直被騙就是了XD
但是他擁有絕佳的揮棒速度及手眼協調能力從應對內角球的成績就能看出來。
8-4 范國宸
6%
.000/.000 |
7%
.667/1.667 |
10%
.600/1.200 |
右打區 |
11%
.400/.600 |
10%
.500/.500 |
8%
.000/.000 |
|
27%
.500/.500 |
7%
.333/.333 |
14%
.333/.333 |
樣本數真的太小,看看就好。
因為逐球紀錄做的很細,所以其實還有蠻多資料可以看的,
比如:各球數的打擊成績、比賽後段差距3分以內的打擊成績、對左右投各球種各位置的打擊成績與落點分析等等,
但限於篇幅,我想就先這樣吧。
是說如果明年還有做這逐球紀錄的話,我想高國麟及陳品捷二位應該就算畢業再見了XD